句容茅山风景区:延伸调解服务触角绘就茅山好“枫”景
金山网讯地处句容市东南的茅山风景区下辖10个行政村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茅山景区,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拥有常住人口超2.3万人,年接待游客超400万人次,随着旅游经济不断发展,多元主体利益诉求不断增加。近年来,茅山风景区以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成果为抓手,从建平台、强队伍、创举措着手,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加强体系建设,构建多元调解工作新格局
依托茅山风景区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一站式平台,结合中心挂牌成立的句容市人民法院“融合法庭”,搭建“家门口”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以多向联动多元调解体系为抓手,发挥庭所共建机制,通过后白法庭、司法所、派出所、王祥成个人调解工作室“庭所室”联合诊疗,推进访调、警调、诉调三调对接。同时,推动调解力量向村(社区)下沉,向31个网格、5个专属网格延伸,建立和完善镇、村(社区)、网格纵向贯通、多部门横向联动大调解格局。
强化队伍建设,党建引领三员三队精准发力
设立社会治理功能性党支部,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前沿阵地,以“党员中心户”架起党群“连心桥”,将调解阵地前移至群众家门口。通过组织政策宣讲、收集社情民意,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苗头隐患,分类梳理、就地化解,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关口把控。组建“三员”工作队伍,将网格员、村“两委”人员具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化优势和驻村警员“懂法律、讲政策、会调解”的专业化优势结合起来,简易事项由“三员”共同调处,复杂矛盾纠纷及时上报。组建“易和”调解队,及时调解复杂矛盾纠纷,与红警战队、红哨手服务队形成茅山风景区基层治理三支队伍,共同发力实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三项目标任务。
今年来,依托“三员三队”工作力量,对全区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集中走访活动,依法采集、登记,核实实有人口、房屋、单位等基础数据,发布动态信息千余条,开展法治宣传160余次,参与调解矛盾纠纷36起,调解成功31起。目前,该工作队伍已成为维护辖区稳定、提升群众安全感的重要力量。
突出品牌建设,绘就茅山新“枫”景
“易和”调解品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以“易”“和”二字文化理念为主基调,深入融合茅山道教文化中“道易合一、道贵中和”等传统文化,聚力打造本土文化浓郁的“易和”调解品牌。在行政村成立易和调解工作站,工作站同步融合调解室、警务室,利用村民说事点、援法议事厅、协商议事室等筑牢矛盾化解前沿阵地。
旅游纠纷调委会全面化解涉旅纠纷,随着茅山旅游经济的发展,旅游纠纷呈现出频发性和多样性,为深入贯彻对旅游纠纷“能调则调,调解优先”的原则,成立茅山风景区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委会办公室设在景区投诉办,该调委会的成立,对维护游客合法权益、提升景区旅游服务品质、营造和谐的旅游消费环境,维护旅游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访调援”工作法探索调处新路径,在“访”字上实现一站式受理,合理布建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援助、12345热线等服务窗口,承担咨询、接待、受理、分流的职责,让来访接待、调解和援助无缝对接,实现访调援工作“一站服务、一次化解”。在“调”字上分类处理,根据群众诉求情况、难易程度初核办理,由接待窗口转到矛调中心初步调解;对调解未果的到“访调援”工作室,由律师、法律顾问、调解员等组成的调解小组进行调解。在“援”字上尽心协助,对未化解的矛盾纠纷实行跟踪服务,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事项做到“应援尽援”。
通过该工作法,成功化解一起涉案人数30余人群体性劳资纠纷,考虑到该涉案金额较大、涉案人数众多、人员分布又广,调解员主动帮助人员申请法律援助,为多位农民工办理了委托手续和援助手续,把信访人引到依法维权的道路上。最终,在庭前调解阶段,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解决了这起群体性劳资纠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