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讲好多元一体中华文明故事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模范风采录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乃至世界上距今五千年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都邑遗址。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注重讲好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故事,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促进文化交流互鉴,先后获评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浙江省青年文明号等。今年9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五千多年前,良渚古城营建于沼泽湿地之上,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天壤之间,衍生着一座“水乡泽国”。岁月流转,良渚文化如同一泓活水,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滋养着民族团结之花。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是深入了解良渚文化、探源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把良渚博物院建设成为良渚文化展示普及中心、学术研究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心”的指示要求,全面建设良渚博物院和良渚古城、瑶山、老虎岭三大遗址公园,构建“1+3”展示体系。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在迎接八方来客中,持续讲好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起源故事。
在良渚博物院刻符陶罐前,15岁的朱美萱戴上AR眼镜,一手托起3D文物影像细细观察,一手进行旋转和放大,陶罐上的符号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良渚先民们原来是这样记录信息的!”朱美萱感叹。对良渚文化十分感兴趣的她,在父母的陪伴下从新疆来浙江“打卡”。原本只能通过书本和网络了解的远古文明,在这里可以亲身感知,甚至可以“触摸”,体会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打造“良渚遗址5000+”数智应用,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大遗址保护开发利用“良渚经验”,先后获评2022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2024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一等奖、全国考古遗址保护展示优秀案例等;运用科技赋能展示,建成良渚古城数智体验馆,启用文物AR导览和“莫角山朝圣之路AR体验”,让各族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良渚”。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以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持续加强文化交流互鉴。联合故宫博物院举办“玉见中华五千年文明”线上直播;联合三星堆博物馆,举办“玉映金辉”良渚·三星堆文化交流活动;联合国内43处世界遗产所在地,推出“时空交响: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主题展览……
“我们想展现良渚文化的‘源’和‘流’。”在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徐天进看来,如果良渚是“源”,那它的“流”是什么?这些问题,在良渚博物院一系列展览中可以找到答案。正是在一次次展览中,良渚博物院用可触可感的形式,呈现了良渚文化和人们今天生活的密切联系。
作为浙江省国际人文交流基地、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积极开展多元化活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近5年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已接待海内外访客900余万人(次),接待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甘孜州对口支援地区青少年参访团、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港澳青年浙江行”等103批次。
近年来,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知名度显著提升,成为海内外游客争相打卡的文旅目的地。“中华文化真是源远流长,极大地坚定了我的文化自信。”2023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黑龙江赫哲族代表卢艳华说,“这启示我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持续开展各族青少年社教科普活动,设立“考古天地”体验馆,举办“一小铲 五千年”线上直播和“公众考古”“良渚小课堂”等现场体验活动,颇受青少年群体欢迎。
“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良渚的历史和文化,也让我结交了很多新朋友。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在一次体验活动中,苗族女孩张梦洋拿着自己亲手完成的手工作品,十分高兴。
来自嘉兴市桐乡二中的学生沈佳奕参加完学校组织的良渚研学后,在笔记本上写道:“壮阔的文明长河必有源头,伟大的民族必有根与魂,而良渚正是闪烁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文明坐标。通过参观良渚博物院和古城遗址,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代中国的辉煌文化和智慧传承。”
中华文明具有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早在5000年前,包括良渚文明在内的中华文明就开始与世界各地文明积极交流,各取所长、各呈其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表示。
2023年,“良渚论坛”成功举办。以此为契机,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正加快“走出去”步伐。亮相“何以文明”联合国特展,先后走进联合国总部及瑞士、日本等8国;与英国开展“良渚与剑桥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对谈,与希腊雅典卫城、西班牙托莱多古城开展交流等,为深化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亚(残)运会、“良渚论坛”期间,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完成4批次亚(残)奥贵宾、91个国家和地区300余位嘉宾、逾千人国内外媒体团的接待工作,相关宣传报道获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55家媒体转发,全网传播量超10亿次。
评论